企業投入大量資源,辛苦建立品牌,卻常會因市場演化、消費族群口味改變、競爭加劇,以致品牌形象老化、鈍化,好像邁入停滯的高原期,因而失去品牌訴求的吸引力。遇到這類挑戰,企業的行銷幹部往往會啟動品牌重建(brand transformation),藉由重鑄品牌形象、更新產品或服務等商品或改動公司策略等內發的動作,重啟品牌的新鮮活力。
走入2008年,奧美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宋秩銘觀察指出,品牌重建將是不少中國大陸企業著手推動的當務之急。
所謂的品牌重建,將有中國特色的品牌重建行為,主角則是大批以國營企業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。由於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、歷史沿革,它們正面臨必須由策略聚焦而重建品牌的急迫挑戰。
這批大型集團公司要認真重整品牌,絕「不只是做點表面工作,推出個新的logo而已」,而是要往企業內部扎根,重新調整。過去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大型國營企業的集團化與多角化,但處身今天的大陸市場,這些企業已無法分身在多個不同市場面對競爭,必須策略性選擇所要聚焦的產業,進而新創突出的營運績效與品牌形象。過去,不少中國企業為了強化競爭力,力求集團化整合,出現了大量集團公司;近年,隨著中國加入WTO,外商加速湧入,海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加劇,又必須將企業能力急速專注化。
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,隨著北京奧運正式登場,今年更是舉世矚目的焦點。全球化的潮流捲入中國,推著中國企業搶占市場,海內外籌資。但是,自19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開始以來,這些中國企業的企業品牌與形象,已不符今後的商品與資本市場期待,必須重塑。
伴隨著品牌重建的意識,宋秩銘也發現,大陸大型上市公司也開始注意到參與公益的必要。尤其是已在紐約、倫敦等海外股票市場掛牌的中國企業,特別感受企業社會責任(CSR)的重要,最近紛紛在內部建立專門負責CSR的小組,構思如何策略性進行CSR,為品牌、企業發展加分。
這股品牌重建潮流的沛然之勢,看來會在大陸長久延續。在兩岸行銷傳播領域有深厚經驗的宋秩銘推估,中國企業在品牌重建的路上,至少會持續五到十年,才可能徹底完成。